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黄石分公司 读书随想

发布时间:2015-01-19 作者:柯友跃 来源: 阅读量:6633

读书,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读书是了解、吸收、消化今人或古人思想、智慧的心理过程。读书是写书过程的延续,没有读书的过程,写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就没有结束,就不完整,就像制作电影而没有观众,举办音乐会而没有听众。图书的作用只有在被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增长才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读书之为用大矣哉!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有关读书的佳话不胜枚举: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程门立雪……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我们的普通百姓中,也时时处处可见那种对读书的重视,甚至是虔诚。比如,中国父母对子女学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在世界各民族中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父母讲,只要孩子愿意读,即使是穷到砸锅卖铁、自己要饭,也要供孩子读书,其情之真、意之切,令人动容。

但是,毋庸讳言,我们民族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读书无用”的杂音,虽然不是主流,虽然后来被读书的主流传统冲得烟消云散。比如,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只留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其他诸子百家的图书统统付之一炬,可谓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惨痛的文化记忆。他认为读书不但无用,而且有害,对他禁锢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有害,最终,暴秦只传到二世就短命而亡。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开始时对读书、儒生也是不屑一顾,当大臣陆贾劝他重视《诗》、《书》时 ,他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好在这位提三尺剑取天下的草莽英雄能从谏如流,最终接受了陆贾的建议,后来他不但重视《诗》、《书》,而且要求陆贾撰写有关秦失天下、汉得天下原因的书供他御览。说实话,若离开了读书人的辅佐,他汉家焉能有四百年的天下呢?由此观之,读书之为用大矣哉!

“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更是甚嚣尘上,登峰造极,不但误了一代人,而且造成了整个国家各项事业的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念之令人痛心疾首。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读书、对知识、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三十多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与重视读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背后其实是知识、人才的竞争。由此观之,读书之为用大矣哉!

我不喜欢功利性的读书。封建时代的读书人通过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来踏入仕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人功利性读书的真实写照。现时代的功利性读书也比比皆是:为升学而读书、为考研而读书、为评职称而读书、为做学问而读书、为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读书、为掌握某项技能而读书……

功利性的读书更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因而,这样的读书就觉得有压力感;功利性的读书往往是被迫的,不管你对这些书有没有兴趣,你必须硬着头皮读下去,这样读书有时就难免味如嚼蜡,苦不堪言了。

功利性的读书虽然非常不爽,但是,人的一生中是少不了功利性的读书的。况且,功利性的读书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甚至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比如,要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你就必须读相关专业的理论书,甚至“啃”枯燥无味的大部头。你必须耐住性子,静下心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它读懂、读通,将它吃透,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一过程可谓是千回百折、死去活来,甚至中途心里会打退堂鼓,好在终归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时,你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一种努力拼搏后有所斩获的成就感、一种辛勤耕耘后收获果实的喜悦感、一种长途跋涉后到达目的地的轻松感;这时,苦读中就会渗透出一丝丝沁人心脾的甜味来,你甚至会从内心深处感谢让你苦不堪言的功利性的读书。

与功利性的读书相比,我更喜欢那种随性休闲式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没有任务感,少了压力感,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看自己的心情,想读书了,随手拿起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可以静静地读下去。读累了或其他事情来了,尽可以将书搁置一旁,可谓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读书,就像是春天里连日绵绵不断的小雨,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寓力度于无形,润物于无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潜移默化,久久为功。

古人的雪夜闭门读禁书可归入此类。寒冷的冬夜,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既无人声,亦无犬吠,绝对安全,绝对安静。此时,你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拿出一本禁书,或拥被而卧,或围炉而坐,抛开一切尘世烦恼,物我两忘,静静地进入书中的境界。读到精妙之处,你尽可以或会心一笑,或击节赞叹,或手之舞之,或足之蹈之,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不会有人说你神经病,不会有人指责你不正常。这样的读书,才恢复了读书作为精神享受的手段之一的本来面目,才是理想的读书状态。

有人说,这样的读书,妙则妙矣,实则对人无多大裨益。我要说,这样的读书,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一文中说:自己有一个“随便翻翻”的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

然而,话又说回来,这种随性休闲式的读书,虽然轻松洒脱,兴味盎然,虽然能潜移默化,开阔眼界,虽然容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但绝不是读书生活的全部。上面提到的功利性的读书也是读书生活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读书生活中攻营拔寨、真刀真枪的部分,读书生活中的辛苦和沉重大多来自这一部分。总之一句话,千万不要以为读书是一件特别容易、特别轻松的事情。

古人说,开卷有益,耕读传家。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书到用时方恨少”。愿我们每个人牢记古人和今人的教诲,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为自己,也为我们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