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爱书是一种美德

——序李传新《拥书闲读》

发布时间:2009-02-18 作者:黄成勇 来源: 阅读量:8627
 

    大凡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职业,总会以某种文化来熏染、陶冶其执业者,并随岁月淹留,培养出一批痴迷、颠狂、忠诚的从业者,矢志不渝且代代不穷。这种职业,往往也会以某种文化产生一定的吸附力,诱惑、感召一些人投身其怀抱并许以终身,不管其时其地这种职业是贫是富。也必将聚集一个或紧密或松散的业外群体,乐相呼应,你唱我和,亦步亦趋,如痴如醉。旧社会所谓书贾,时下被称作图书发行的,不论国有还是民营,就是这样一种职业。而她蕴涵的职业文化(更时尚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愚见二字可以概括:爱书。

    爱书是一种美德。这是以九十二岁高龄辞世的碧野先生的一句名言,却与一个叫李传新的新华书店业中人大有渊源。 

    传新一九八四年进入新华书店。此前在山区跑过邮班,在四川雅安当过工人,“文革”结束,辗转回到竹山后,在当时的县内企业首富物资局当过干部,在当时唯一的传播媒体广播局当过编辑。一九七八年始,书禁初开,大量名著开始重印,传新就已是新华书店的常客,在仓库帮忙拆包、对单,用板车运书门市,在店堂参与整书,俨然就是书店一员。未几便易客为主,成为书店的业务主管,第二年当副经理。过两年,传新全面主持书店工作,再过一年,担任经理。几年中,书店的工作是声色兼备,风头劲健。图书品种大为丰富,读书氛围空前高涨,*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在书店仓库召开青年爱书者座谈会,然后报道了县城青年爱书、藏书的雅好,学以致用的成绩。竹山是个毗邻陕渝的山区贫困小县,依山傍水的县城仅两万人口,但热衷文学创作、绘画、摄影、书法、说唱、对联等各有人群,具有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人文底蕴,自然会培养出一个爱书的群体。不久,传新挟爱书者众的气势,以团结一批新华书店的铁杆读者为初衷,策划成立了“竹山县爱书者协会”。时在一九八七年春天。

    是时自然盛况空前。协会由县长担任会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茅盾先生题笺的《书讯报》特派副主编桑静女士与会,后来《书讯报》头版全文刊发了书迷县长的会议即兴讲话《山人的追求》。第一批会员约近二百人参加协会成立大会。会议的赠品是碧野先生签名钤印的两部散文集,一为《北京的早春》,一为《愿与青春作伴》,再就是夹在每册书中的碧野先生专为协会成立的题辞复印件“爱书是一种美德”。碧野曾于一九八二年到过竹山采风,是继一九四九年邵子南之后来到竹山的第二个大作家,并与前述*电台报道的部分青年爱书者会过面。传新带二书各二百本到武汉,在水果湖找到碧野逐本盖章签名。其中过程及有些细节是最近通过传新的文章《碧野先生散文集忆念》(刊于《出版史料》二00八年第一期)才得以首次知闻。比如,为了让当时与会的爱书者得到稀罕难得的名家题款钤印的赠品,传新在组织图书时与出版社和中转发运单位反复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实在大费周章;又比如,碧野在致传新的信中曾说:“你头脑里有闪光的思想,你血液里有丰富的感情。”

    爱书者协会颇近后来风起云涌的读书俱乐部,名家签名售书早已盛行天下司空见惯,“闪光的思想”或许并没有超出数十年前邹韬奋“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丰富的感情”也许只是当下诸般行业倡导敬业爱岗的虔诚精神。但是,如果注意到这是发生在二十一年前的事情,是不是该给竹山县新华书店和李传新“难能可贵”四个字的赞语呢?“爱书是一种美德”既是碧野给爱书者协会的贺辞,也是给爱书者的赠言,毫无疑问,也包含着对传新这位爱书人兼卖书人的由衷嘉许。

    著名出版家吴道弘先生曾说:“爱书是做好图书发行工作的动力”。以爱书为动力的图书营销努力和新华书店各环节工作,似乎总比单纯追逐书业经济效益更能体现道德份量和文化含量。尽管做好图书发行工作本身,客观上也必然要产生当量或更大量的社会效益。传新进入书业已逾二十四年,其间有很多工作业绩可以拿出来为他评功摆好,这里仅说两端。

    作为卖书人,他参与十堰市新华书店赠阅小报《书友》的编辑,其间还曾到武汉参与湖北省新华书店读书刊物《崇文》的编辑工作。一报一刊,秉持的理念是新华书店以图书商品为经营对象,以文化读者为服务对象。与一批爱书的(可能是小众的)读者用某种媒介形成互动,可以更好的体现书店文化属性和工作本质,若这种互动使爱书的读者视书店为朋友,经常光顾造访,而且帮助书店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则读者与书店可称为相得益彰,而书香文化可以递延不绝。十堰《书友》月出一期,期印五千,免费向本地和外地读者赠阅,至今已逾十年。传新作为主办二、四版书话版桨手、志德作为专作书店和图书宣传的一、四版桨手,与该报主舵胡荣茂先生一起荡舟书海,上京入川,寻奇问幽,采访组稿,不少文坛书界名家师长加盟,提供优秀书话、书评及读书随笔,使得这份读书小报名闻遐迩。岸芷汀兰,一时书香满溢。这有不少书友为文评说,这里不必赘言。《书友》编辑印制的书香扑克,宣传文学名著,促销国内大型文艺丛书,提倡沐浴书香,寓教于乐,不仅读者喜爱,各地书店亦有订购,二00五年还作为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在天津全国书市上的赠品。传新等人编印的多种藏书票如彦涵木刻、流沙河读书对联及书法等,都广获读者青睐。《书友》组织了全国第二届民间读书报刊研讨会,编印诸家兄弟报刊优秀书话选集《民间书声》,也成为精致的藏品,在网站颇为抢手。《书友》也是书店营销工作的工具,每在重大节日,重大商业活动显现宣传作用,有时急急如火,催促经理拿营销方案落实措施以见报端,致有“皇帝不急太监急”之讥,可见认真负责的态度。湖北《崇文》是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资助,省新华书店集团主办的读书刊物,在新华崇文图书连锁公司各店免费赠阅读者,传新也曾是最初的编辑组稿人员。刊物有读者好评,索刊者如潮,甚至有索刊不获而恶言相向者。由于同在湖北的地缘关系和旨在为爱书人服务的相近理念,与当年的爱书者协会成立初衷也有联系,因此,传新“你的头脑里有闪光的思想”,仍然得以在新华书店不同的岗位频频闪光。

    作为读书人,他把个人的读书爱好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水乳交融。体察读书人的需求,为读书人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也是他的当行本色。进入书店之初,适逢三联书店出版一批书话,传新每样订进,哪怕只订两本。传新的写作趣味一直比较纯正,想来也是与这批书的影响大有关系。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已在《读书》发表过文章,现在结集的这本《拥书闲读》,充分表现出一个身在书业的爱书人本色。第一辑《书人合一》写与书业前辈、文化名宿、书友同道的交往,这里有爱书种子流沙河、车辐、龚明德、张放的蜀地幽默笑谈,有绿原、曾卓身负时代苦难而壮怀未已的身影,有老诗人吕剑对晚辈的深切关爱,有碧野对爱书者的早春般的温暧情怀,有对胡荣茂、阎进忠等师长兼朋友的感念,有对陈翔鹤之子陈开弟先生的友情记叙,有对军旅作家邵子南、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竹山藉著名美术家余曼白的追记,有对新华书店总店前任领导王益、汪轶千和学者谷林先生的访谈……既可发现他早年的文化熏陶,也可了解他旷达的个性,更能读出一个新华书店员工对文化的崇敬,对书业的真诚持守和对本行业前辈的敬仰。这一辑文字中的《青衣江畔初识君》,追记少年时在蜀中结识的老友、著名翻译家、“垮掉的一代”研究者文楚安,哀伤不绝,情意绵绵,令人感怀动容,是颇富才情的好文章。第二辑《书香缭绕》及第三辑《十七年书》,均为书话之文。传新藏书,他专注于藏书票、签名本、毛边本、图书广告等等,不仅写文章趣说,而且化为实践,十堰市新华书店门市对读者提供的许多免费赠品都有传新参与制作。《书香缭绕》数十则短文,实际是图书广告,但写的灵活多变,不仅毫无商业气,反倒多有文化味。看他那“第一本”系列文章,不论是“十七年”中的郭小川第一本诗集、流沙河的第一本诗集、吕剑第一本散文集、韩伍、戴敦邦的第一部连环画,还是改革开放后学者扬之水仅印三百的第一本书,仅搜寻这些书的过程就是一则则曲折故事,读来煞是好看。其它关于绘画、关于歌曲等书话,又可以让读者一窥他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第三辑《淘书者言》是书市侧记和书业言论,颇多真知灼见,可以体察这位业内读书人对本职业务和相关业务的关切。第四辑《民间书声》,是数年来参加民间读书报刊在各地组织活动的记述,以及他淘书的见闻,可谓书趣盎然。全书十多万字,篇篇都渗透着一个真正的爱书人对人的敬爱、对书的痴迷、对职业的挚爱。这本书的出版,使碧野先生所说“你的血液里有丰富的感情”有了物化的证据,而且传新可以毫无愧色了。

    不必确知,在全国新华书店范围内,究竟有多少象传新这样爱书的新老职工。当人们徜徉大大小小书城门店时,见到图书摆放齐整,归类明晰,架上分类牌与品种不是张冠李戴,店堂布局简洁明快,细微处常以读者着想,走进店堂便觉书香馨然,如坐春风,应该知道,这里有爱书的员工在;或当人们看到图书品种异常丰富,能够照顾到不同层面读者,不是一味的大路货单纯为大众服务,有在其它书店不可见的冷门书、印数仅在五六千册的书,于是大抵也可以知道,这里也有爱书员工在。爱书的职工,或者是满含微笑的导购员,或者是彬彬有礼的收款员,或者是常常下到门市的采购员,或者是穿梭书廊间的营业员,或者是惮心竭虑、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他们辛勤的平凡劳动,具有传播文化薪火的非凡意义,与传新一样,当得起碧野的名言:爱书是一种美德。

    爱书是一种文化,不论在书业内外,爱书人出版读书文集总是使人产生一种兴奋的。传新的第一本书,由天下尽知的爱书人流沙河题笺,端庄文雅又极富韵致;建国之初从上海调入新华书店总店负责财务工作的九秩老人谷林先生为传新书中小辑题笺,秀气典雅。谷林先生后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不仅整理出版了五卷《郑孝胥日记》,自己也结集多部著作,受到读书人的追捧。先生对新华书店未能忘情,与十堰市新华书店及《书友》的关系,在读书界也是一桩美谈。有次与年青友人谈起传新,老人说,传新应该是叫“传薪”的。是的,书业内身兼爱书、读书与卖书人诸身份于一身的员工如传新者多起来,我们何愁文化薪火不传,祖国书业不兴呢?

    传新书成,命为之序,虑及与传新近三十年不弃不离左右相伴的关系,纵有百般理由我也不能推辞,故而勉力为之,只是开篇取了严肃话题,行文再不便戏谑调侃。以我对传新的熟知,此时却不能揭发检举传新诸多顽劣可爱之行状,思之颇为怏怏不乐。